近年来的研究工作瞄准全球变化生态学的热点,主要致力于湿地碳及能量循环的研究,尤其在湿地碳循环过程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耦合机制等内容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及广州市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项。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The Innovation》(即时指数3.571,约相当于IF=16.02)、《Global Change Biology》(IF=10.86)、《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Agricultural & Forest Meteorology》、《Limnology & Oceanography》、《Catena》、《Atmospheric Environment》等国际主流SCI期刊发表论文17篇,其中,中科院JCR一区论文12篇,二区论文3篇。担任国家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函评专家,并担任《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Catena》、《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JGR-Biogeosciences》、《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多个国际主流SCI期刊审稿人。 研究工作主要包括第四纪和现代冰川演化、海岸地貌、河流地貌以及活动构造地貌演变,主要研究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宇宙成因核素和光释光测年。先后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Geomorphology、Journal of Quaternary Science、Quaternary Research、Chinese Science Bulletin、地理学报、及冰川冻土等国内外期刊上。环境生态、城市生态、文化生态、景观规划、生物地理、时间区位 早期从事过酸沉降对土壤-水体复合系统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酸雨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分析研究,传染性疾病地理扩散模式及预警方案研究等。目前专注于城市环境与生态、时间地图与时间区位、人类文明与地理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曾提出群岛城市、海绵城市、清风城市等城市生态新概念。
长期致力于沉积物中生物标志物对湖泊环境和生态系统演变响应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一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基金一项,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Catena》,《Chemosphere》,《Ecological Indicator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Organic Geochemistry》,《The Holocene》,《Journal of Paleolimnology》,《Journal of Great Lakes Research 》等国际主流SCI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2篇,合作论文多篇。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函评专家,并担任Ecological Indicators、Organic Geochemistry、Chemosphere、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Water Research、Journal of Paleolimnology、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Inland Water和《湖泊科学》等多个国内外期刊的审稿人。